公元前206年五月,项羽刚从关中回到彭城,燕、赵、齐三地就爆发了纷争。我们从北到南来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局势。
项羽一度将燕国拆分为两个部分:辽东王韩广与燕王臧荼。韩广被分派到辽东,掌控了燕地东部的三郡(右北平、辽东、辽西),都城设在无终,人口锐减了大半。臧荼则掌控了燕地西部的广阳、上谷、渔阳三郡,都城蓟地。这个安排是对他忠诚的奖赏。
燕国本来幅员辽阔,但人口却相当稀少。战国时期,燕国定都蓟(今北京市),但秦国灭燕后,燕地只剩六个郡,除了广阳郡,其他的郡都是偏远边地。燕国在战国后期接连败给赵国,人口数量一直下降。秦朝时,乌桓与匈奴不断入侵,掠夺燕地的资源,导致燕地人口进一步减少,甚至不及中原某些大郡。
展开剩余69%韩广本是赵国人,曾在秦朝担任上谷郡某县令史。后来,赵国的武臣自称赵王,韩广便投靠了他,带着对燕国的熟悉,助武臣平定燕地,最终平定燕国。韩广自立为燕王,迅速征服了燕地。这一切并不依靠强大的军队,而是由于外敌乌桓与匈奴的威胁,韩广成为了燕地人的保护者。
臧荼,作为韩广的将军,是燕国的实际统治者。在韩广命令下,臧荼率军两万南下支援赵国,参与巨鹿之战,之后跟随项羽进入关中,并被封为燕王。韩广不满被迫迁往辽东,而是曾密谋重新夺回燕都蓟城。然而,臧荼并未分兵防守广大的封地,而是直接进攻无终。不到三个月,臧荼就彻底平定了燕地,并杀死韩广。燕国的局势向项羽倾斜。
与此同时,赵国与齐国的局势却发生了变化。项羽将赵国分为两部分:代王歇与常山王张耳。歇王负责太行山以西的代郡、雁门郡与云中郡,常山王张耳掌控太行山以东的邯郸、巨鹿与恒山。项羽之所以分封赵国,是因为他最恨赵王歇。巨鹿之战时,项羽救了赵王歇,但赵王歇却未能与项羽共同南征章邯,甚至趁项羽忙于与章邯对峙时,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,几乎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土地。
赵王歇和常山王张耳在巨鹿之战后都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,项羽为了限制张耳,便封了与其不和的陈馀为南皮侯,继续分化赵国的力量。但张耳的实力也在不断膨胀,最后在齐国田市的支持下,陈馀联合代王歇南北夹击张耳,成功重夺赵地,迫使张耳逃亡刘邦。
项羽还将齐国一分为三:齐国、胶东国与济北国。齐王田市被封为胶东王,田都被任命为齐王,统治齐郡,田安则被封为济北王,掌控济北郡。齐国历史悠久,但秦国灭齐后,齐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平和。直到项羽将齐国拆分为三部分,使其军事实力大减。
然而,田都的遭遇却充满波折。田都原本受项羽重用,在巨鹿之战后,他带着三万军队回到齐国,但他并未预见到齐国内部的权力斗争。田荣、田横的兄弟联手,凭借深厚的根基,成功夺回了临淄,并重创了田都。田市此时已经被项羽封为胶东王,但田荣的权力更加强大,最终在项羽的支持下,田荣取代了田市,重新统一齐国。
这场纷争,最终让项羽巩固了自己的力量,但也让齐国、赵国、燕国的局势不断变化,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